关于组织开展我校2014—2015学年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
通 知
各学院分团委:
为推进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备战陕西省第十届、全国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4—2015学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赛事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赛事目的
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四、参赛对象
2014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
五、竞赛内容
1.科技发明制作。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六、竞赛作品类别
(一)科技发明制作
1.包括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
具体分为两类:
科技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科技制作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
3.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4.形成科学的技术文档,并能全面系统描述该科技发明制作功能实现的要素、过程、机理和价值。同时该科技发明制作能实现技术文档所表述的功能。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3.若作品已经发表,需是2013年10月以后发表的。
4.论文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1.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共六个学科内。
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4.哲学社会科学类(尤其是调查报告)应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参赛须知
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
2.参赛作品可以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是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单位举办的其它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4.团队所属权问题。每个参赛队伍所属权的认定以第一作者(即主创者)所在学院为准。
5.鼓励原始创新,注重原创性,参赛作品不得抄袭,选题要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与时俱进,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大赛组织方将对申报作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出现盲目抄袭不符合规定者,一经发现,将取消团队的比赛资格。已经参加过历届比赛的作品,不得参赛。
6.知识产权问题。有不少团队的项目是建立在非自己拥有的技术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团队必须在初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避免产生纠纷和法律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请教律师、企业家、咨询家等有关人士,与学校无关。
7.希望各学院要注重竞赛指导工作,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专业互补,鼓励专业交叉和融合。精心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要在鼓励学生参赛、推荐参赛项目、成立优势互补的参赛团队上下功夫,力求作品的高起点、高层次;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作品,确保竞赛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八、报名方法及流程
本次大赛采取各分团委组织统一报名方式,请各参赛同学到所在分团委报名。请各分团委切实加强对大赛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选拔的基础上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九、大赛进程安排
1.宣传启动阶段(2014年10月)
① 成立校级竞赛组织委员会,包括校级组织委员会和各分团委组织委员会。
② 联合各分团委组织委员会开展本次活动,动员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并通过召开班会把竞赛精神传达到每个学生。
③ 通过广播、宣传栏、报刊等宣传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竞赛启动气氛。
④ 各分团委负责组织报名工作,汇总后交校级竞赛组织委员会。
2.学院选拔、决赛,作品上报阶段(2014年12月8日截止)
① 各分团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参赛方案、积极行动,做好广大同学的的参赛动员、咨询和报名工作。
② 各分团委成立技术指导委员会,负责各分团委参赛学生的作品指导工作。
③ 各分团委组织好作品的初审工作,自行组织评审,要认真选定参加校级评审的作品,根据作品报名情况,组织立项、调研,分专业进行业务指导,并组织专家进一步加以指导、完善。
④ 2014年12月30日前各分团委向校团委提交优秀作品。需要提交的材料有:A、每个作品需要提交《“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一式三份;B、按照《“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提交书面要求》(附件2)提交完整的作品文档一式七份;C、《“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汇总表》(附件5)打印版(加盖分团委印章)和电子版;D、提交作品的电子版(和最终申报的纸质版一致),作品电子版命名格式为“学院 作品名称 第一作者姓名”。所有电子版材料以学院为单位打包发至王莉。
3.校级评审阶段、报送省级比赛:( 2015年1月10日--4月20日)
①大赛组织方将对申报作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不合格的作品直接淘汰。
②校团委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参赛作品按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进行书面和答辩评审,然后根据《“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评审规则》(附件3)综合评出优秀作品。
③综合考察作品的创造性、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确定代表学校参加陕西省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候选重点作品。
4.总结表彰阶段(2015年5月左右)
① 认真总结本次竞赛经验和成果,推荐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② 根据《“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及申报选手单位评奖细则》(附件4)对获奖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③ 联系一些高科技公司,与优秀作品作者协商成果转化事宜,争取有成果转化。
十、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各学院分团委要高度重视该项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参赛的各项组织工作。
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分团委要对“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和参赛内容进行积极宣传,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使“挑战杯”深入人心;要坚持“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精心组织,夯实基础。 各学院分团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并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在全校的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附件:1.作品竞赛申报表
2.作品提交书面要求
3.作品评审规则
4.作品申报汇总表
共青团西安文理学院委员会
2014年10月28日
附件1
“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作品申报表
作品名称
|
|
类 别
| ( )科技发明制作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个人作品
|
| 姓 名
| 性 别
| 学院、班级
| 电 话
|
申报者
|
|
|
|
|
合作者
|
|
|
|
|
合作者
|
|
|
|
|
集体作品
| 申报者代表
|
|
|
|
|
合作者
|
|
|
|
|
合作者
|
|
|
|
|
合作者
|
|
|
|
|
合作者
|
|
|
|
|
合作者
|
|
|
|
|
指导老师
| 姓 名
| 职 称
| 性 别
| 单 位
| 电 话
|
|
|
|
|
|
|
|
|
|
|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
|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设计、发明写出名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
指导老师意见
|
(签字) 年 月 日
|
分团委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学院党总支
意 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提交书面要求
1.作品一律采用默认的A4幅面。
2.主标题用二号华文中宋,二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三级(含三级以下)标题用四号黑体(除主标题居中外其他标题一律居左),正文用四号仿宋体(每段首行缩进两字符)。图、表标题一律用五号黑体,内文用五号仿宋体(图表、图表标题及图表内文一律居中)。
3.段落间单倍行距;加页眉,页眉内容为作品名称(和作品封面一致),居中;加页码(作品正文开始计起),页码格式为“第*页(两个空格)共*页”,居右。页眉、页码均为五号仿宋体。
4.正文如出现表格,要求表格不要出现分页情况,尽量调整在一页上。
5.作品中分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这些部分中均不得出现作者学院、班级和指导老师等影响评审公正性的信息,否则视为弃权。如确实要出现请以“XXXX”替代。
6.如作品有封面,封面中只能出现作品名称及成员名称。不得出现其他信息。
附件3
“挑战杯”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评审规则
为了进一步活跃我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规范竞赛进程,特制定本评审规则:
一、本规则根据共青团西安文理学院委员会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文件制定。
二、评审工作分为三个评审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评审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组,科技发明制作类评审组。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类进行评审。
(二)对于参赛作品的评审分书面和答辩评审两个阶段。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对所有上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根据两个阶段评审结果,按照《“挑战杯”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及申报选手单位评奖细则》评出获奖等级。
(三)书面评审标准(百分制)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评审标准
科学性40%(科学意义15%、研究方法合理性10%、结论重要性15%)
先进性30%(创新性15%、难度15%)
现实意义30%(应用价值15%、影响范围15%)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标准
科学性 40%(理论基础和方法10%、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15%、论据的严密性15%)
先进性 30%(创新10%、难易度10%、学术水平10%)
现实意义 30%(经济效益15%、影响范围15%)
3.科技发明制作评审标准
A类
先进性40%(先进程度15%、创新性15%、难度10%)
现实意义40%(经济效益15%、推广价值15%、成熟程度10%)
科学性20%(技术意义10%、技术方案的合理性10%)
B类
现实意义40%(简单15%、易推广15%、经济效益10%)
先进性40%(创新性15%、成本(低)15%、巧妙性10%、)
科学性20%(新颖性10%、方案10%)
(四)答辩评审标准(百分制)
1.评委在主办单位安排的专门时间和地点集体听取参赛团队(个人)的陈述演示,对参赛团队(个人)提出问辩。
2.答辩分陈述演示和问辩两个环节。
3.陈述演示(50%):仪表端庄,控制时间好,普通话较为标准,语言流畅。介绍的思路、论点、实验方法、分析归纳、结论、概念、语言表达及应用价值、思路清晰,有独特见解。
4.问辩(50%):问辩态度认真,能够正确理解评委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及获取的新知识回答评委提出的实际问题。
5.发明制作类作品建议进行实物展示(演示)。
四、最终解释权归共青团西安文理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