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航•实践|“青春向延安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9

点击量:

为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深刻领悟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使命。7月23日,化学工程学院“青春向延安”社会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过程

第一站

“青春向延安”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该馆诞生于1950年,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第二站

“青春向延安”第二站,实践团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学习。作为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的中共中央驻地,杨家岭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核心。1942年建成的“工”字形中央大礼堂,见证了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寄语

此次青春向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实践团未来将通过多种形式延安精神的火种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激励大家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团队成员感想

化学工程与工艺2402王美婷: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里,泛黄的文件、磨损的步枪、带着补丁的军装静静陈列,每一件都像在低声诉说。黑白电影屏幕上,战士们冲锋的身影、老乡们支前的笑容,让我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呐喊,也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初心对话。日本政府正式签署的投降书,标志了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而整齐排列的步枪是沉默的见证者,承载着英勇无畏的历史;笔直的枪身,象征着我们绝不向敌人屈服。

红色是无数人用热血和坚守写就的信仰。我深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只是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国”从来都不是一种潮流,它是骨子里的责任。前辈们用生命铺就的路,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青春该有的模样——敢担当,能吃苦,向着光,往前走,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在时代浪潮中贡献青春力量,争做新时代好青年。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应用化学2401张筱轩: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仿佛能将时间回到当年,看到各位革命前辈在礼堂中激烈讨论,谋求新中国成立的潇洒英姿,他们都居住在窑洞里边,与老百姓们一样的简朴,但就在这些窑洞里,却燃起了解放全中国的星星之火;在参观到毛主席种过的菜地时,曾在此担任小小讲解员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这块不足30平方米的菜地,是毛泽东等领导人亲自开垦耕种的劳动成果,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艰苦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们用劳动创造化解生存危机,彰显了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而我们作为化工学子,未来要把延安精神转化为科研创新的动力,在绿色化工、能源转型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人:王美婷、张筱轩    

    审稿人:曹贤姿、刘雨萌             

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院办:029-88279060   邮编:710065

E-mail:hgy@xawl.edu.cn

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2014-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化里化外公众号